1、陶瓷生產原料 分瓷土、釉料,其所含原料基本相同,但原料配比不同。 其主要成份:長石、石英、氧化鋅、氧化鋯、鋁粉、氧化鎂、色料。 K2O Si O2 ZnO ZrO2 AI2O3 MgO 陶土:用于生產陶器和瓷器的一種粘土簡稱陶土。 瓷器:高溫燒成中完全;纱傻某善。 陶瓷:高溫燒成中未完全;怀纱傻某善。 瓷器與陶器區別:原料配方、產品及水率、燒成溫度。 漿料:成型注漿所用的原料。 釉料:半成品噴釉所用的原料。 生產過程:球磨、過濾、除鐵、池存。 球磨和過篩必須達到325目國際。
2、模具 成型注漿所用的石膏模具。 材料:石膏粉。 特點:吸水快、凝固時間短、修補方便、價格便宜。 灌漿次數:80次-100次。 生產過程:3D圖紙設計、原模人工雕塑、每模采用樹脂作成母模,通過母模生產出的子模用于成型注漿。
3、成型灌注 用漿料到石膏模中形成半成品還體。 每一件成型產品至少兩塊模型組合。 成型方法:單面吸漿、雙面吸漿。 生產過程:注漿、放漿、脫模、拼接打孔、修還。
4、噴釉 用釉料均勻地噴施在半成品還體上。 噴釉方式:機器手噴釉、人工噴釉。
5、燒成 噴成釉的半成品,在窖內經過一定時間高溫燒熱后形成的產品。 燒成收縮率:不大于1.15。 燒成時間:13小時-15小時。 燒成溫度:1210℃-1280℃. 燒成過程:預熱帶、燒成帶、冷卻帶。 窖爐各類:梭式窖、隧道窖、輥道窖。
6、檢驗 研制室:漿料:細度、比重(含水量)、收縮、強度、抗彎曲性、流動、觸變。 釉料:流動、觸變、細度、比重、色差、高瀑流動、干燥時間、還釉適應性(為了控制熱穩定性)。 色差:生產釉料上瓦片、燒成與國際標準色板比較,采用進口色差儀。 色澤:目測。
|